戲紅

         2007年的秋天,在歷經兩個月的籌備之後,我和大學同學去了京都。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楓葉,起因完全是因為老爸前年去京都拍回來的那些照片,實在讓人不親眼看一遍絕不死心。而因為事前詳細考察與規劃,還有運氣,這次去正是京都紅葉狩的高潮,滿山遍野的火紅金黃,覆蓋了京都大大小小的神社與寺廟,將這塊千年的人類文明軌跡染上豐沛的色彩,讓人不由得崇敬於大自然的變化,感謝起老天爺的賞賜。 

       這個時期的京都,幾乎全都是特地來賞楓的旅客,每天到京都車站,就是看到一公車一公車的人自車站出發,前往各個賞楓名點。著名的寺廟和楓紅名勝從早到晚擠滿了絡繹不絕的觀光客,就像菜市場一樣的熱鬧,最常聽到的話語是「sugoi!」和「kirei!」,最常看到的景像則是在一株株紅似火的楓樹下,拿著單眼相機的人們專心一致地拍照。我大概也是其中一名。每當看到一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紅葉時,便會忍不住地使盡我淺薄的攝影知識,想將那副美景帶回家,可是七芒星狀的葉子在樹梢上隨風搖動,好似小星星一閃一閃的景色,卻是怎麼樣也拍不出來的。 

        套句我爸說的話:「京都單一間神社的楓葉,就比台灣的一座山還多。」確然,京都紅葉之多,或許不是世界第一,但赤紅的星葉加上京都精緻典雅的神社建築,全世界大概再也找不到如此具有風味的地方了。2007年我的眼睛可是真正見識到了。 


吟京 

        這次去京都總計六天,早去晚回,算是玩得非常充份。預定行程如下: 

        day1:機場→西本願寺→永觀堂(夜楓) 
        day2:寶筐院→祇王寺→滝口寺→二尊院→常寂光寺→天龍院→渡月橋 
        day3:下鴨神社→上賀茂神社→無鄰庵→南禪寺→若王子神社→哲學之道→真如堂 
        day4:鞍馬寺→貴船神社→長崗天滿宮→光明寺→乙訓寺→高台寺(夜楓) 
        day5:姬路城→北野異人館→大阪snoopy land 
        day6:伏見稻荷大社→東福寺→錦市場→機場 

        行程安排的非常充實,但事實是根本走不完。像第二天在嵐山附近用腳閒逛,一間寺院就可以混上一個多小時,如果裡頭的楓葉很漂亮的話,三個小時都不是問題,那天逛玩寶筐院之後就覺得無法全走完了,當下放棄了祇王寺和滝口寺,但到最後渡月橋還是沒去成,因為緯度的關係,日本四點太陽開始下山,五點天就全黑了,晚上根本拍不到好看的楓葉,這讓我們能玩的時間少了很多。 

        不過還好京都大部份紅葉出名的寺院晚上都有開放,他們叫「light up」,就是欣賞燈光打在楓葉上的景色,也因此,這些寺院晚上人潮依然擁擠,不過因為很冷的關係,整趟行程也只去了兩間寺廟看夜楓。

         第三天的行程實際上是分兩天走完,因為在當地看到氣象預報說,下午天氣不好,而哲學之道附近是另一個看楓紅的重要景點,所以就把下午的行程給移到上午,導致上賀茂神社來不及去了。不過非常慶幸當天我還是有堅持到下鴨神社走一趟。 

        下鴨神社是京都市內最古老的神社之二,另一個就是上賀茂神社。走在下鴨神社境內不知為何就是覺得特別有古味。朱紅色的鳥居搭配上深褐色的屋頂,顏色鮮明到令照相者愛不釋手。神社內隨處都可見一些精緻的雕刻和古老的遺跡,讓人覺得這間歷史悠久的寺廟真的有在用心經營與維護。而且,神社裡的工作人員都穿著具歷史風味的服裝,賣護身服的老先生穿的可能是尋常的僧服,但我還看到穿巫女服的小女孩,在主殿裡也有個神官穿著平安時代的、安倍晴明老是穿在身上的那種服裝,正在幫人進行儀式,消災祈福。下鴨神社的大門塗滿朱紅色的漆,看起來超誇張的,卻是這間神社的著名景點。大門外則是一大片森林,叫「糺の森」,森林裡當然少不了紅透的楓葉,只是天色晚了,無法拍照,只能看在眼裡,記在心裡。

         第四天是陰雨天,行程完全靠心情,想去那就去那,最後去了金閣寺,跟著一群校外教學的小鬼撐著雨傘,欣賞在雨中略顯灰暗的足利將軍宅邸。金閣寺逛完,雨勢稍歇,便往昨日未完成的景點─上賀茂神社而去。上賀茂與下鴨同為歷史悠久的神社,兩間神社的風格也頗相近,但上賀茂的楓葉比下鴨漂亮多了,讓我不由得覺得在京都,到處都是美麗的紅葉。在上賀茂神社流連完,天氣開始稍微放晴,原本覺得雨天別爬山的我開始心養難搔,於是又往鞍馬山前進。鞍馬山在京都市北邊,從市區坐電車往上山走,窗外風景很明顯地由街道變成山景,而山裡也是一叢一叢的紅楓盛開,在鐵軌上灑下片片紅葉。據說這條鐵路晚上也會開燈,車箱還特地設計成大片落地窗,讓乘客能隨時觀賞窗外美景。到達鞍馬山上的鞍馬寺,已是閉寺前30分鐘,擔心還未爬到鞍馬寺就時間到,會被趕出來的我們,努力地在短短二十分鐘內爬了一公里的山路,路上還不忘東拍拍西拍拍,免得下山時沒時間拍了。總覺得我只要遇到山,都沒有經鬆的時後。 好不容易到山頂上的鞍馬寺,時間已近四點,天邊有些微晚霞,遠近山上都布滿紅葉,當下非常懊惱自己幹嘛不早點上來,一切只能留待下次再來了。最後,寺裡的工作人員在時間到了之後,自顧自地收拾,根本不管我們在山上晃多久,還有人甚至是閉寺前一分鐘進來,在我們要準備下山時才慢慢爬上來的,早知道就不須要拼死拼活地爬山了,唉…… 

        京都的樣子跟我上次來的時後,其實差不了多少,公車一樣便利,街道也很乾淨,觀光客還是很多,物價由於自己的資本與當初不同,所以買東西有買得比較盡興一點。唯一不同的只是這次多了紅葉點綴,京都看起來更美麗,更宜人,沒了夏天的暑氣,卻多了秋天的豔麗,難怪這是我到日本後第一個看上的城市,也難怪不論何時京都的觀光客都這麼多,更難怪我爸還是說著明年秋天要再來一次。 


舞姬城

         台灣出版的一本旅遊書上寫著,關西九洲的深度紅葉之旅:可從大阪出發到岩國的錦洲橋,在前往宮島欣賞嚴島神社與海上鳥居,夜宿廣島,第二天再出發道姬路城,然後返回大阪。本來是很想照他推薦的方式遊玩,反正上述地點我都沒去過,但基於交通費實在太貴的問題,最後只有騰出一天的時間去姬路城看一下。 

        姬路城是日本第一個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,也是日本國寶級三大名城之一。雖不太清楚其他兩座是什麼,但姬路城似乎是排名第一的。我本來對日本的城堡沒什麼興趣,不過一到姬路城底下卻馬上會被它壯麗的身影吸引,就像一個盤踞在山丘上俯瞰大地的巨人,的確很有一方霸主的氣勢。

         姬路城基本色調是白色,屋簷一律以黑瓦處理,這樣的配色我很喜歡,簡潔有氣質。在參觀的一路上看到很多外國人也慕名而來,有的還請了日本來當導覽,偶爾跟在旁邊偷聽,也聽到不少關於姬路城的事。姬路城年齡大約五六百年,曾因多次戰爭受到損毀,不過後來入城的城主也都會花錢修復,直到二戰過後,據說姬路城裡的建材已因為年老腐蝕,整棟建築物快垮了,於是日本人在50年代開始將姬路城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小心低拆下來重新保養,支撐整體結構的東大柱與西大柱之一似乎沒救了,便從日本各地尋找可用木材,最後完全仿照當時建築手法,再一磚一瓦一木一石地搭建完成。日本人的恆心毅力實在令人佩服。

         逛完姬路城只令我想到中國文化,因為我只去過新疆,不知道大陸其他歷史古蹟如何,但想要是中國任何一個古城,例如我最有興趣的開封,能從以前到現在像姬路城一樣完整的保留其原始風貌讓我朝聖一番,那就好了。心裡些微覺得中國人絕對不可能做到像日本人這樣,但想想我的要求也太不合理,城是一直都有人在其中居住的,難免會隨著時間變遷而漸漸改變風貌,要它一直維持古代的模樣,不是連電線下水道等都不能有了嗎?這樣現代人怎麼生活呀。

         說到底,中國好像沒有像日本或歐洲某某城堡一般的建築物,頂多只有山寨古寺,基本上就是文化不一樣,我到底在期望些什麼呢?一定是姬路城太美了,讓我變得莫名其妙,真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春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